快速发展的预制食品行业迎来了国家层面的监管法规。2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会同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和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对预制菜的原辅材料和前处理工艺进行了严格界定。
资深业内人士表示,欢迎国家层面出台现成菜监管规定。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是一件好事。
《通知》中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包括“不添加防腐剂”“符合产品标签表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并提到,“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按照预制菜原辅料、加工工艺、产品范围、贮藏运输、食用方式等要求从事预制菜生产经营活动,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通知》还提到,要推进预制菜肴标准体系建设:一是研究制定预制菜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调制定涵盖预制食品生产加工、冷藏冷冻、冷链物流等严格统一的标准,明确规范预制食品的食品安全要求。二是研究制定成品菜的质量标准。推动现成菜肴术语、产品分类等质量标准的制定,加强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衔接。鼓励依法制定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包括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和规程等。
这将有利于龙头公司的发展。“这是一件好事,将倒逼行业升级。小公司可能无法在短期内适应,但对于有实力、实现了真正的现代化管理、能够作为标准化食品公司的品牌来说,机会会来的。湖南省食品工业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陈赛对美联社记者说。
大公司更加规范,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注重品牌建设。《通知》的推出,对正规的大公司是有好处的。
值得一提的是,防腐剂和保存问题是消费者食用现成菜肴的主要顾虑。在中国消费者对2023年学校引进预制菜肴的主要担忧中,最突出的是担心在备好的菜肴中添加防腐剂会损害健康(41.8%),其次是担心食材不健康或保质期长(40.8%)。
目前,国内蔬菜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2023年中国方便菜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方便菜市场规模将达到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预计到2026年将超过10.72亿元。越来越多的公司都跳上了预先做好的餐快车。天燕茶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6.4万家公司与准备蔬菜业务相关。其中,2023年1—12月,新登记公司超过5000家,同比增长152.9%。
但在终端市场上,预制蔬菜产品仍存在争议。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有媒体曝光了一些企业使用不正当加工的猪肉制作预先制作好的酱菜青菜红烧肉的做法,这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在近期与部分食品类上市公司投资者的互动中,出现了不少关于现做菜肴的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
对此,上市公司普遍表示,严格规范经营熟制蔬菜业务。如龙达食品回复投资者:公司坚持质量第一,打造了以源头控制、质量体系、产品检测为核心的全产业链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了原材料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质量链,可追溯性和安全监管体系。
此前,一些无良公司的行为使得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肴产生了不好的认知和评价,但这是个别公司的问题,并不是整个预制菜肴行业的问题。事实上,如果味道和食品安全得到改善,它(准备好的菜肴)仍然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创造高价值。目前国家仍在大力发展熟制蔬菜产业,现在这种调控有利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知》还提到:统筹推进预制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积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支持地方推进预制蔬菜产业集群建设,施集中统一管理,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效果。鼓励相关行业协会、行业联盟等。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调理菜肴品牌培育,发挥规模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支持第三方对现成菜的口味、质量、营养等方面进行评价活动,不断提升消费者对现成菜的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