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的重磅产品突然传来好消息。首先,上汽集团近日宣布,到2025年,上汽集团的全固态电池将在上汽自主品牌中现大规模安装,并有望在2026年实现量产。其次,公司的全固态电池有望在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此外,广汽集团宣布,其全固态电池已通过测试阶段,将于2026年量产并安装使用。全固态电池被誉为“动力电池的圣杯”。与目前主流的液体电池相比,它们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充电速率和循环寿命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因此,这一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频频引发市场动荡。预计未来五年固态电池的出货量和市场空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国盛证券预计,2025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5.8%。据中国商业信息网数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有望达到200亿元,全球市场空间或将超过3000亿元。

新能源突传三大利好 固态电池赛道即将爆发
在海外,日本丰田、日产和本田计划分别在2027年、2028年和2030年向市场推出配备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韩国三星SDI、SK On、LG Energy Solution等供应商也发布了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计划。上汽的全固态电池是基于聚合物—无机复合电解质的技术路线。据了解,上汽集团已经规划了固态电池的“三步走”战略。第一代固态电池,将于今年安装在智机L6上,其液态含量降低到10%(传统液态锂电池的液态含量约为20%)。第二代将液体含量降低到5%,预计将于2025年安装量产。第三代将液体含量降低到0,即为全固态电池。据悉,上汽首条全固态电池量产线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下半年建成投产。在新能源技术发布会上,上汽集团表示,上汽全固态电池将于2025年在上汽自主品牌中实现规模化安装,2026年实现量产。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超过400WH/kg,是传统动力电池的两倍以上。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超过820WH/L,电池容量可超过75Ah。其他性能方面,全固态电池在针扎、200热箱等场景下,可以保证电池组不着火、不爆炸。此外,它的应用范围更广,低温容量保持率超过90%。材料成本更低。基于材料和工艺的简化和创新,从电池单体端到PACK端的单位成本可降低高达40%。
全固态电池被誉为“动力电池的圣杯”。与目前主流的液体电池相比,它们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充电速率和循环寿命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理论上,它们可以彻底解决目前电动汽车的安全性、续航里程、电池成本等三大痛点。首先,安全问题。目前,电动汽车主要使用液体锂电池。液态锂电池所用的电解液是易燃的。在短路或刺穿的情况下,电池有着火的危险。固态电池利用固体电解质传导锂离子,不含易燃易爆成分,从根源上消除了安全隐患。第二是能量密度。电池的能量密度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中国制造2025”提出,2025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2030年达到500Wh/kg。《汽车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由于现有液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很难超过300Wh/kg,因此发展固态电池成为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方向。此外,固态电池也有望大幅降低电池成本。目前,在一辆电动汽车中,电池系统的成本约占40%,正极材料占整个电池成本的40%。正极材料一般采用磷酸铁锂和三元锂。政策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工信部等六部门关于促进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均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固态电池研发和应用。一大批相关政策的出台,将对固态电池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推动其产业化进程。
基于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预计未来五年其出货量和市场空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2025年全球对固态电池的需求将为17.3 GWh。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将超过200 GWh,2025—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5.8%。
预计到2030年,我国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251.1GWh,市场空间有望达到200亿元,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广阔。放眼全球市场,预计2030年市场空间可能突破3000亿元。除了新能源汽车行业,低空飞行器对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对成本相对不敏感。它们也是固态电池的最佳应用场景之一。业内普遍认为,全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需要3—5年时间。在此之前,固液混合电池的增量路线更符合技术发展规律,是一条过渡路线。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逐渐降低,固态电池有望在未来十年得到更广泛的商业化应用。届时,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将达到500Wh/kg,相应的续航里程约为液态锂电池的2—3倍,直追燃油汽车的续航里程。目前的固态电池赛道已经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未来领先厂商的突破性技术所带来的行业变化。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1-63265008

邮件:service@maxgoldston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微信沟通
微信沟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