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交易是全球证券市场发展的趋势,对于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量化交易,监管部门态度明确,既不会“坐视不管”,也不会简单“一禁了之”,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快推出更多务实举措,进一步强化对程序化交易监管的适应性和针对性,降低程序化交易的消极影响,切实维护市场交易公平。下一步,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异常交易行为监控标准、北向资金程序化交易报告指引等监管规则将于近期发布。对高频量化交易差异化收费安排,将在条件成熟时择机出台。从监管措施来看,未来一部分高频量化策略或将降速降频,以适应新的监管要求。对资金容量大、交易频率低的量化策略,则影响不大。整体来看,这些举措对于规范程序化交易,维护市场公平性,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程序化交易监管举措近期将出台 高频策略或将降速降频

从全球资本市场来看,程序化交易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金融市场融合的产物。权威数据显示,目前境外成熟市场的程序化交易占比在50%以上。近年来,随着国内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境内市场与国际接轨步伐不断加快,程序化交易快速发展,交易占比由2020年的20%上升至目前的约30%,其中高频交易占比由10%上升至近20%,已成为证券市场重要的交易方式。实践证明,程序化交易对于促进价格形成、提高市场效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我国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的市场中,要更多关注公平性问题。

目前,监管部门对程序化交易重点关注三方面问题:一是部分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量化交易利用信息技术速度优势来损害交易公平性的行为;二是一些程序化交易者交易短期化、过度频繁交易,不利于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三是由于程序化交易和相关技术的使用,可能在个别时点出现交易共振,甚至错误订单,影响交易秩序,加大市场波动。在金融强监管的大环境下,加强量化交易监管是一种普遍且合理的行为,是对资本市场公平的维护。近年来,市场上参与量化交易的机构与投资者数量大幅提升,一方面,如果投资者使用的量化策略一致性较高,易造成交易共振,助涨助跌,增加市场波动;另一方面,部分机构频繁报撤单等行为影响市场正常交易。对量化机构的强监管,将更好地控制量化交易对市场的负面影响,从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新“国九条”明确提出,要出台程序化交易监管规定,加强对高频量化交易监管。5月15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定》),明确了交易监管、风险防控、系统安全、高频交易特别规定等一系列监管安排。6月7日,沪深交易所就《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实施细则》对《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全面配套和有序衔接,从高频交易的认定、提高交易成本、加强交易监管等方面明确更加细化的安排。据记者了解,目前,《实施细则》已完成意见征求,近期有望公布。

自去年9月份沪深交易所推出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以来,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平稳落地,实现“应报尽报”,并且实现新增投资者“先报告后交易”的安排。《管理规定》明确报告路径,证券公司的客户应向证券公司报告,证券公司对客户报告信息核查无误的,及时向客户确认,并向证券交易所报告。投资者履行报告义务后,方可进行程序化交易。下一步将从两方面加强高频量化交易监管。一方面,指导证券交易所尽快公布和实施程序化异常交易监控标准,划定程序化交易监控“红线”,进一步推动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降频降速;另一方面,根据申报数量、撤单率等指标,研究明确对高频量化交易额外收取流量费、撤单费等标准,以“增本”促“降速”。

对高频策略收取更高的成本,会使得高频策略获取收益难度加大。比如,有的策略在低成本下能够获利,但是提高交易成本后,净获利将大幅下降,将淘汰一部分高频策略,提升市场公平性。此外,证监会还将加强与香港方面沟通协调,抓紧制定发布北向资金程序化交易报告指引,对北向投资者适用与境内投资者相同的监管标准。一个繁荣稳定的金融市场必须能够公平对待其中所有的参与者,对北向投资者适用与境内投资者相同的监管标准是必要的。此外,这一调整将呼应国内量化交易监管,谨防国内高频量化机构通过北向资金程序化交易绕过国内监管机构的监管。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1-63265008

邮件:service@maxgoldston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微信沟通
微信沟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