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养老金融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及保险新“国十条”对做好养老金融进行了明确部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多专家学者围绕养老金融的基本概念、发展路径、现实挑战、国际经验展开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一、做好养老金融是责任
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2.97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7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5.4%。按照联合国标准,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领域、各环节、多方面产生着深远影响。
养老金融具有实现个人资源的跨期配置和社会资源的跨代际配置的重要作用,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巴曙松等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养老金融的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与国民不断丰富的养老需求有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养老金保障体系发展不均衡、养老金融的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养老产业金融的市场活力待培育等。其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养老金问题。
第一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66亿;同期,有14.2万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占全国法人单位数量的0.23%,覆盖职工3144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口的6.68%,而OECD国家的企业年金覆盖率接近60%;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刚刚起步,覆盖人群6000万人,存在“开户热投资冷”的现象,规模不足千亿元。
第二组数据:楼继伟同志在今年财新传媒主办的中国养老产业论坛上谈到,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逐渐下降,由1997年的58%,下降至45%,未来替代率还会进一步下降。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虽然已初步建立起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框架,但过度依赖第一支柱的局面尚未改变,第一支柱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发展养老金融已迫在眉睫。
二、做好养老金融是战略机遇
刚才谈到的养老金储备不足问题,更多是狭义上的理解。在更广的层面上,情况有很大不同。众所周知,我们中国人爱存钱,这在世界各民族中是很突出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储蓄率高达40%,2024年上半年末住户存款余额达到了147万亿元。这些都是重要的养老储备。因此,我国养老金融的发展,不仅在于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和金融覆盖面持续扩大,更在于居民存量资产的结构优化。通过有力的引导,推动居民存款加快向养老金融资产转化,有望形成万亿级乃至十万亿级的蓝海市场。
对保险业而言,做好养老金融更具战略意义。大家知道,近年来保险业正处在深度转型期,客户需求、监管态势、增长模式都在发生深刻变革。而保险业所具有的全面风险保障、长周期资金管理、产品服务融合等业务特性以及长期积累的个人客户资源,都与养老金融天然契合,优势突出。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推进“保险+养老”生态圈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已成为全行业转型发展的战略共识。
三、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养老金融
近年来,中国太平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中央对保险业和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实施。
一是大力发展二三支柱业务。截至2024年6月底,集团旗下太平养老管理的各类养老资金规模超过5200亿元,为1.37万家企业约200万职工提供企业年金服务。大力拓展第三支柱业务,2023年组织召开集团养老第三支柱业务发展战略研讨会,形成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要举全集团之力推动第三支柱业务发展。这项工程正在全面推进。
二是大力推进“保险+养老”生态圈建设。集团“十四五”规划将医康养生态圈作为集团的重大战略布局,深入推进养老产业建设,与保险主业形成产业链、服务链的闭环,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取得了积极成效。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三亚投资建设5个大型养老社区,并在昆明市投建城市型养老公寓。集团“自有+第三方合作”社区已达63家,覆盖25省51市,自建自营养老床位突破1万张。同时,集团坚决履行驻港金融央企职责,发挥跨境经营优势,推出“港人湾区养老太平方案”,通过专属养老保险产品,将集团在内地的养老机构资源与香港社会的养老需求对接,形成跨境理财、跨境医疗与跨境养老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香港民生改善,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该方案荣获2024年香港保险业大奖。
三是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我国的养老模式也呈现“9073”格局,居家养老占据绝对主体地位。与旺盛的需求相比,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明显缺乏。对此,中国太平积极行动,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努力将金融服务进一步向贴近最广泛人民群众需求的居家养老领域延伸。在保险端,积极拓展长期护理险服务,服务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现已累计经办37个项目,覆盖12个省份2600万参保人员。在服务端,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现正在广州、佛山、中山等6个大湾区城市开展试点,服务客户约2000人。此外,集团积极推进养老、医疗领域的投资,助力大养老产业发展。
当前,我国养老金融正从试点探索期进入到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对于下一步发展,提三点建议:
第一,提升核心能力。一是投资管理能力。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对投资管理的首要要求就是要安全稳健;同时,收益率水平是决定居民资产结构的直接因素,要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提供较好的收益。保险业要发挥好长期价值投资和大类资产配置优势,为客户贡献长期稳定较高收益,促进全社会养老财富积累。二是产品创新能力。在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还要发挥好保险业的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和综合服务优势,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集资产保值增值、风险保障、养老服务、医疗健康等于一体的特色产品。为此,集团旗下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太平养老引入比利时富杰集团战略投资 10.75亿元,在增强资本实力的同时,更好地学习借鉴富杰集团在养老金管理经验和资源优势,加快创新变革,提升核心能力。
第二,加强政策引导。一是加大二、三支柱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目前,我国企业年金覆盖面与发达国家有着显著差距,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建议通过专项补贴或税收优惠,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完善个人养老金领取环节的税收政策,增强第三支柱吸引力。二是加强养老金融的宣传和教育。建议进一步做好老年人的金融知识普及和教育,谨防金融诈骗对养老金融事业的不利影响。同时,加强中青年群体的养老金融投资者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做好全生命周期的收入规划。三是加强养老金基础设施建设。建议打通银行、基金、理财、保险等养老金融机构的账户、系统、平台等基础设施,实现个人养老金账户可迁徙、产品可转换。
第三,强化交流合作。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环节众多、产业链长,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养老产业企业等各界共同努力。保险业要发挥好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耐心资本的特性,积极推动银发经济领域“资金-资本-资产”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