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将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的评级上调至“增持”,目标价为210元。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作为全球领先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受益于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和电池需求的不断上升。在接受采访时,宁德时报董事长曾育群谈到了近期很多欧美车企削减或推迟电动化的话题。“欧美车企并没有回归燃油车,也没有停下来(电动车)。有可能是因为自己不赚钱,所以在以后延迟了一段时间。更重要的是,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关于储能的“小论文”。据北极星储能网报道,近日,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詹森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NVDA.US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指出,人工智能(AI)未来的发展与现状和存储息息相关。可以紧密相连。说到储能,宁德时代的CATL自然是王者之王。
上周日,宁德时代突然接到一个重大消息。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将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的评级上调至“增持”,目标价为210元。截至3月8日收盘,宁德时代的股价仅为158元/股,这意味着该股距离目标价还有30%以上的空间。事上,“宁王”的基本面表现远远好于股价表现。主要原因是:国内外新能源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动力电池和储能产业市场持续增长,“双碳”目标下向清洁能源转型趋势明确。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技术公司,宁德时代不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推出行业领先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2023年,公司新技术、新产品将陆续推出,海外市场拓展加快,客户合作进一步深化,产销量快速增长,也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根据SMM、PV Infolink等机构的研究,春节后恢复生产和工作,国内项目的启动带动了需求的恢复,同时印度ALMM法案的推迟也带动了安装热潮。欧洲方面即将结束去库存,地面/家庭需求相当大。红海事件仍在继续性的影响也促进了对放养的需求。据光伏Info link统计,3月份产业链生产进度超预期。硅材料、硅片、电池、元器件的生产进度环比增长4%、20%、32%、62%,部分企业产量翻了一番。与此同时,有券商透露,耗电量也可能迎来重大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涨幅较好的一波有色股近期也表现强劲。在美元下跌的背景下,新能源产业链各线或面临估值恢复的预期。如果锂矿能修好,宁德时代的机遇很有可能到来。在接受采访时,宁德时报董事长曾育群谈到了近期很多欧美车企削减或推迟电动化的话题。“欧美车企并没有回归燃油车,也没有停下来(电动车)。有可能是因为自己不赚钱,所以在以后延迟了一段时间。记者接着问:“那你觉得他们会重启电动车业务吗?”曾育群回答:“一定。”永远不会停止,一切都在进行。在最近举行的梅赛德斯-奔驰年度股东大会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Mercedes-Benz Group AG)董事会主席奥拉·克勒纽斯(Ola Kllenius)向投资者保证,该公司将“继续改进其内燃机模型”。此外,奔驰预测,到2020年代下半期,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电动汽车销量将占到其总销量的50%,而此前的目标是“2025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50%”目标发生了变化。这使得市场认为欧洲已经放弃了电气化。其次,宁德时代的北京电池厂正式宣布,将与北汽集团和小米汽车联手投资该项目。北汽蓝谷3月8日晚间发布公告,披露了宁德时代北京电池厂的最新进展。CATL、北汽SeaLine、京能科技和小米汽车四方将成立合资企业,在北京投资建设一家电池工厂。宁德时代电池采用单体—模块—电池组的组装方式,单体电池是组成电池组的最小单元。合资公司拟命名为北京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开发、生产和销售。CATL将持有合资公司51%的股份,北汽宁德时代将持有39%的股份,京能科技和小米各持有5%的股份。
近日,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NVIDIA公司创始人兼CEO黄延森(Jensen Huang)在公开演讲中指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最先进的储能紧密相连。他强调,不能只关注计算能力,需要更全面地考虑能耗问题。“人工智能的终点是光伏和能量存储。我们不能只考虑计算能力。如果我们只考虑计算机,我们需要消耗14个地球的能量。“这一观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深思。与此同时,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未来Al技术的发展将高度依赖能源,尤其是光伏和储能技术的进步。阿尔特曼说,“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依赖于能源,我们需要更多的光伏和储能。“然而,在计算能力的繁荣之后,这个故事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发酵了。至于它的真实性,其实关注它的人并不多。
从储能业务的角度来看,宁德时代是当之无愧的王者。国海证券预测,2023年公司动力及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380GWh以上,同比增幅超过31%。仅从2023年第四季度来看,公司的出货量就达到了110GWh以上,同比增长超过14%,环比增长超过10%。按四个季度的中值计算,假设公司电池业务的利润贡献率为90%,则公司每Wh的利润估计在1美分左右,与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的单位利润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