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批发要面向全国市场,而目前国内市场上规模小的批发企业众多,为了在竞争中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企业应达到一定规模,这样才能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营。结合联合药业自身的情况,建议在首期投资中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左右。通过研究分析表明,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应当规模化经营,这样才能降低成本、降低药价,提高药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并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并结合联合药业自身的情况,建议在首期投资中应在上海及江苏、浙江等地区建立40—50个医药连锁店,年销售额应达到1.3亿左右,这样才能达到规模经营的效果。在二期投资中应该在国内其他地区,通过兼并、收购一批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或新设一些连锁药店,并向全国其它地区辐射,输入企业自身的品牌与管理,使拥有的连锁店达到一百个以上,年销售额应达到3亿以上,并建成拥有一定知名度的药品连锁企业。药店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而是应根据药店所在区域的市场容纳程度和其他竞争对手的情况而定。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应该实行多元化经营。核心产品应为非处方药、美容护理品及保健药品。应当经营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消费者信赖的产品。并且根据联合药业的自身有利条件,经营自有品牌的产品,这样产品自然成本低,企业毛利率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药品连锁店不一定只卖药品,也可以经营健身器材、化妆品等与健康有关的产品。
药品批发企业应实现组织结构多元化、经营方式集约化。为节约成本,应实行代理配送制。连锁经营具有规模大、分店多、分布广、发展快的特点,按经济学理论分析,规模越大,管理成本越高,所以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IT),如POS扫描系统、EDI及计算机网络等,实现高效率的管理,以节省费用,保证经济效益。计算机系统的终端应遍布各分店,从而实现流程化、标准化管理,包括电子数据管理、配送盘货控制、销售分析、员工的绩效考核等。企业应建立一个医药专业网站,大力发展医药方面的电子商务。实现网上咨询,如中药材的鉴别、医生信息共享网页;网上就医,如为患者提供用药、用餐等生活模式;网上订药、连锁配送。通过经营方式和交易手段的变革,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高效统一。作为药品零售企业,为扩大企业品牌知名度,应强化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加强广告宣传,扩大市场占有率。针对药品零售企业主要以销售OTC药品为主的情况,应该提高药店销售人员的专业水平,配备高水平药师,使之具备“小病当大夫,大病当参谋”的功能。因此,必须提高经营者素质。必须实行特色服务和专业化服务,使药店拥有一批固定的客户。中国农村市场的开发也不可忽视。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比例是8:1,而农村药品消费与城市药品消费相比却很低,农村的用药潜力还没有开发出来。因此应把连锁店开到乡镇,大力拓展农村市场。除利用自身资本外,应大力扩展其它融资渠道,如利用外资、利用民营资本通过直营、连锁和加盟等多种方式发展连锁经营,建立全国范围的药品连锁经营网络,扩大市场占有率。
通过调研显示:人们越来越关心自我保健、自我医疗,这成为OTC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对上海市消费者的调研表明:79.6%的消费者都有过购买药品的经历,这其中包括药店、商店都去过的消费者(31.6%)和只去药店买药的消费者(48.0%)。服用OTC药品是消费者治疗日常小病最常使用的方法。99%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去药店最主要的原因是得了小毛病,自己能够察觉症状并且判断缓解的程度。另外,有些消费者去药店是为了购买慢性病的常年用药。还有一些人认为药店方便、省得看医生。当然,医疗费用的提高以及就诊所花时间过长的原因,也促使人们愿意自己处理一些如感冒、头痛等小病。同时调研表明:感冒是最常见的用OTC治疗的疾病,购买感冒药的比例在所有购买药品的类别中位居首位,其次为咳嗽、咽喉疼痛、发烧等疾病。由于消费者去药店买药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方便、省时间,因此调查结果中“就近”成为最首要的考虑因素就不足为奇了。人们选择药店时注重的其它因素还有:药店的规模;药店的质量;药品是否齐全。调查研究表明消费者买药时的自主性很强,80%的消费者购药前有明确的品牌倾向,他们在去药店之前都已明确了具体品牌。消费者在药店买药时,出现最多的情况是:去药店前就已决定了买什么牌子的药,购药过程中店员没有向其推荐,而是其主动向店员说出要买的药的品牌。消费者在购药时,出现的第二多的情况是:去药店前没有明确具体品牌,买药时店员也没有向其推荐,而是其自己在柜台前通过观看外包装和阅读说明书或根据平时的医药常识选择药品。这说明消费者买药时的自主性很强,十分相信自己的判断。调查显示,消费者在观看外包装时,通常首先注意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有效期、服用方法以及适应症。调查显示,消费者十分重视药品服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对于药品名称及厂家的关注程度则明显不如前者。相对而言,消费者对于药品成分、储藏方法等方面注意较少。消费者在阅读药品说明书时,也同样首先关注服用方法、适应症以及疗效,其次是药品的副作用和禁忌症,而对于药品成分、药品相互作用及机理等方法注意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