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等中东各国一直与美国保持政治上的友好关系,其在出口原油选择石油进口国方面体现着美国的意愿。从1999年开始,新加坡交易所(SINGAPORE EXCHANGE)以美国纽约市场平均原油价格(WTI)为基准,制定亚洲市场的原油价格。911事件及伊拉克战争以来,中东局势混乱,治安不稳定。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各石油出口国,对追随美国一国支配体制是否有利于本国将来的发展产生了疑问。2007年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后,世界证券市场指数普遍大幅下跌,中东各石油出口国对原油价格的走势表现出不安。而近几年来美元持续贬值也直接导致各石油出口国以美元计算的资产价值大幅缩水,危机爆发的可能性极高。为了本国的稳定和发展,沙特等国希望寻找较为稳定的石油进口地区,以减少原油价格受美元下跌的影响,但也尽量避免在表面上与美国形成对抗。因此,沙特阿拉伯王室希望通过非直接国际贸易的民间秘密渠道扩大向亚洲地区的原油出口。

中通远洋物流集团中东原油进口项目咨询服务
目前,新加坡PEDRO公司受到沙特王室秘密委任,希望打开沙特原油向中国的销售渠道。为避免美国干涉,拟通过澳大利亚AH公司及日本中介人运作这一项目。中通远洋物流集团是国内从事海上运输及物流的民营企业集团。目前,中通集团通过集团日本顾问新妻昭、中介人高桥守、宫崎幸浩与AH公司于3月6日-7日在香港进行了会晤,双方取得了建立民间渠道的共识,首先从小批量起步。并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国际原油及成品油进口,希望以民间企业通过非直接国际贸易的形式建立一条我国扩大原油进口的秘密渠道。我国的原油进口单位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中联油4大公司。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运行》白皮书预测,石油和化工总供给与总需求不会有大的改变,国内生产的原油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仍然需要依靠进口。预计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为4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分析,中国是世界石油需求量增长最快国家之一。长期以来,中国进口石油的方式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通过石油贸易买入,价格在相当程度上被中间商所操纵;二是与产油国共同开发当地油田,从中提取“份额油”,然而,这也引起了一些国家的防备甚至敌视,产生了一些不良论调。
1.2 原油进口巨头
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公司、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珠海振戎公司四大巨头,控制着中国日进口250万桶原油中的90%以上。
1.3 原油进口配额
自2004年1月1日起,国家取消了原油国营贸易的进口配额限制,但是原油的非国营进口依旧实行配额制。从2002年到2007年4月,国家商务部分5批公布了获得“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经营资质”的21家企业名单,只有获得进口资质的企业才能从国外进口原油。
实际上,无论是具有非国营进口资质还是持有非国营原油配额,都不能真正获得原油,更谈不上市场销售。对于中石油、中石化系统外的炼油厂来说,必须有中石油或中石化出具的排产证明,海关才会发放原油进口自动许可证明,进口原油才能进入到炼油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两大集团基本不可能给其系统之外的炼油厂排产。
所有的非国营原油都必须返销给两大集团,而不能直接在市场上销售。对于非国营进口原油的配额持有者来说,配额的意义只是可以转手卖给中石油或中石化,赚取一笔差价。
中国2004年就取消了国营原油贸易的配额制度,采用了自动进口许可制,中石油和中石化其实并不需要购买非国营贸易原油配额。中石油是已经不买了,但中石化还是每吨增加6块钱的差价继续购买,就是因为不愿意这部分原油流入市场。
根据中国加入WTO协议的规定,从2001年12月成为WTO成员国起,中国政府要保证以每年15%的幅度提高石油和成品油的非国有贸易进口配额,直到政府完全解除对石油批发市场的管制为止。于是从2002年到2007年,原油的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从800多万吨增加到1600多万吨,但国内市场依然“滴油不漏”。
1.4 中东原油资源
中东地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石油资源,遍及海湾沿岸的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巴林、卡塔尔、伊拉克、伊朗等8个国家。中东地区石油探明储量已由1985年4,313亿桶、1995年6,615亿桶增加到2004年7,382亿桶,2005年中东地区石油探明储量达到7,427亿桶(1,012亿吨),约占全球探明储量的61.9%。中东原油生产能力将由2003年2,390万桶/天提高到2010年2,830万桶/天。亚太地区是中东原油最大的出口地区,占其出口量约62%;16%出口到欧洲,15%出口到北美,其他出口到拉美和非洲。沙特阿拉伯是中东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占中东生产量约43%;伊朗占20%,阿联酋占13%,科威特占10%,卡塔尔和阿曼各占约4%。
1.5 中东在华炼油
正当中国周旋在中亚、俄罗斯等能源新兴力量之间的时候,一直以来都略显沉闷的中东地区向中国传递了积极的信息:掌握着大量石油的沙特、科威特等中东国家在华开设炼油厂渐成势头。
中东产油国非常容易受到欧佩克的影响,抗风险性弱、更不易在短期内恢复,所以在境外投资建造炼油厂已经成为海湾石油大国一种常见的预防和化解风险战略,这对于缓解因各种突发事件而可能导致的供应不足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来说,最核心问题就是,外资在进入中国石油产业下游市场的同时,中国也获得了原油的进口权。
根据中石化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正式签署的《谅解备忘录》,沙特阿美公司直至2010年将为中石化及其子公司提供100万桶/日的阿拉伯地区原油产品。
与中东合作的直接作用将能够使中国规避国际油价起伏不定带来的不必要成本支出,将会大大减少世界石油市场变动给中国带来的风险。同时,油价可以按照当时市场价格核算,减少了中间环节,也降低了中国通过国际金融市场中介所带来的风险。
1.6 石油运输通道
国家发改委在《2005年炼油工业发展综述》中提到,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即将成为以进口石油为主的国家。因此,必须加快石油资源保证能力的建设,其中,包括形成四大石油运输通道。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即将成为以进口石油为主的国家。因此,必须加快石油资源保证能力的建设。一要加大境外原油资源勘探开发和长期石油贸易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提高境外可控石油资源数量;二要加强运输能力的建设,形成进口原油四大运输通道,即中哈和中俄陆路原油运输通道、马六甲海峡和中缅海上原油运输通道,提高运输保证能力。
目前,中国的原油进口有三条渠道:油轮海运、铁路陆运以及跨国管道运输。但由于设计年输送量达4,000万吨的中俄泰纳线暂时没有进展,而在建的中哈输油管道的年设计输送能力仅为2,000万吨,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原油供应体系大部分依靠海运这一局面。发改委综合运输司认为,管道运输不能解燃眉之急,仅仅起到一种补充的作用,长久来看,还得依靠海洋运输。
1.7 国油国运战略
石油资源安全、运输安全和战略储备被业界公认为实现中国“国家石油安全”的三大关键环节。组建油轮运输“国家队”的构想正是在这个认识下,1999年由招商局最早提出来的。
目前进口原油中,有90%以上是通过油轮运到中国的,这其中只有900万至1,100万吨是由中远集团、招商局集团和中海集团等中国航运公司运输,仅占海上总运量的9%左右,其余的进口原油由油轮联合体与希腊、挪威、美国等国的航运公司承运。
特别是在中东东行和西非东行航线,中国航运企业承运的份额更少,而这两条航线恰恰是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航线。如此庞大的进口量,一旦遇到战争、外交或是政治上的联合制裁以及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中国将面临断油、缺油的危险。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称:“只有达到50%以上的远洋石油运输能力,才能保障国家的石油安全。”目前,中国的远洋石油运输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自1999年中国提出组建油轮运输“国家队”这个命题后,尽管期间几经反复,至今没有定案,但却不能妨碍中国的航运企业为了这50%的份额进行商业上的角逐。按照中国船东目前进口原油的年运量和原油进口的预测值,要实现“国油国运”50%的比例,中国船东将获得6500万吨的新增运输份额。
巨大的缺口使得各主要航运企业,纷纷着手组建、扩充油轮运输船队以及重组油轮资产。中国船运巨头们不约而同地掀起油轮扩张运动,源于中国为缓解与日俱增的石油需求,以及为保障石油运输安全而推进的“国油国运”战略。
1.8 民企运油空间
目前,在中国进口原油总量中,约50%左右来自中东地区,25%左右来自非洲,10%左右来自欧洲和西半球,15%左右来自距离较近的亚太地区。
从发展趋势看,由于东南亚地区石油消费量逐步增大,今后中国从该地区进口的原油在进口原油总量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小。
中东至中国沿海港口的平均运距约6,000海里,非洲至中国沿海港口运距在10,000海里以上。根据国际经验,进口原油运距超过6,000海里,采用20万吨级以上的VLCC或ULCC(30万吨以上级)油轮运输最为经济。
在“油轮中央军”扩张有限的情况下,这种巨大的市场潜力给民营资本提供了空间,但民营力量要大规模介入石油运储行业,准入制度等政策松动是重要前提。
1.9 沙特王室计划
为了本国的稳定和发展,沙特等国希望寻找较为稳定的石油进口地区,以减少原油价格受美元下跌的影响,但也尽量避免在表面上与美国形成对抗。因此,沙特阿拉伯王室希望通过非直接国际贸易的民间秘密渠道扩大向亚洲地区的原油出口。
目前,新加坡PEDRO公司受到沙特王室秘密委任,希望打开沙特原油向中国的销售渠道。为避免美国干涉,拟通过澳大利亚AH公司及日本中介人运作这一项目。
目前,中通远洋物流集团通过集团日本顾问新妻昭、中介人高桥守、宫崎幸浩与AH公司于3月6日-7日在香港进行了会晤,双方取得了建立民间渠道的共识,首先从小批量起步。并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国际原油及成品油进口,希望以民间企业通过非直接国际贸易的形式建立一条中国扩大原油进口的秘密渠道。
1.10 中通远洋物流
中通远洋物流集团成立于2004年,总部设在天津。2005年,中通远洋物流集团名列中国国际货运代理100强第11名,中国国际货运代理海运第5名,中国国际货运代理民营企业15强。
集团的前身,天津中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8月8日。经过数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集约化、网络化、专业化的经营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分布在包括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及国内主要沿海城市、省会城市的86家分公司和办事处,为客户提供优质全面的国际、国内海上货物运输、货运代理、船舶代理;船舶管理、船舶租用、船舶买卖的居间服务及船舶修造服务、国际海运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国际物流服务等一系列全方位的专业服务。
1.11 公关服务委托
受中通远洋物流集团委托,由上海盛大金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为其提供中东原油进口项目政府及国有四大原油进口企业公关服务,以期实现与沙特阿拉伯王室、国有四大原油进口企业合作进口中东原油。

2. 项目内容
1) 制定中东原油进口项目政府及国有四大原油进口企业公关策略及计划
2) 协调安排促成中通远洋物流集团领导与国有四大原油进口企业领导沟通会晤
3) 协调安排促成中通远洋物流集团领导与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领导沟通会晤
4) 根据项目进展,配合中通远洋物流集团,制定中东原油进口项目规划方案
5) 提供最新政府动向、政策动向及相关信息监测及分析,提出公关建议
6) 根据项目进展,配合中通远洋物流集团,即时调整公关策略及补充公关内容

3. 政府公关特征及原则
3.1 政府公关特征
1) 一党制,政府政策导向性强,政府政策决定各领域及各行业整体发展方向及舆论环境导向。
2) 政府机构、职能及关系盘根错杂。
3) 人际关系导向,政府官员的亲属往往是打通政府官员的关键;各行业学术研究领域领导或行业精英同时担任政府要职。
3.2 政府公关原则
对“信息”的及时把握和洞察、对“资源”的整合及运用,是政府公关突破的关键。
1) 信息层
掌握政府、行业相关政策以及上下产业链的动态信息,通过对各类信息的分析了解
中国政府的导向以制定相关的行动。(国家政策、行业政策、政府职能部门对行业影响、政府各个部门的政策变动以及相关法规变动、中央及政府职能部门领导相关言论)
2) 资源层
通过有系统和策略的关系公关,整合和运用政府、行业等相关人脉关系资源,沟通
和渗透有利于项目的信息以实现目标。(相关政府管理委员会关键人员结构及重要人物、行业协会结构及各层人物、政府政策及行业学术研究机构的权威领袖)

5. 项目初步方案
5.1 中通远洋物流集团背景分析
5.1.1 集团背景及资源
5.1.2 集团业务及规模
5.1.3 集团发展战略及目标
5.1.4 集团对中东原油进口项目的期望和计划

5.2 明确政府及四大国有原油进口企业公关任务
5.2.1 明确集团政府及四大国有原油进口企业公关需求
5.2.2 明确集团与政府及四大国有原油进口企业关系建立和维护的价值
5.2.3 确定集团政府及四大国有原油进口企业公关任务

5.3 制定政府及四大国有原油进口企业公关策略及计划
5.3.1 公关策略
5.3.2 公关计划

5.4 政府及四大国有原油进口企业公关项目执行
5.4.1 协调安排促成中通远洋物流集团领导与国有四大原油进口企业领导沟通会晤
5.4.2 协调安排促成中通远洋物流集团领导与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领导沟通会晤
5.4.3 根据项目进展,配合中通远洋物流集团,制定中东原油进口项目规划方案
5.4.4 提供最新政府动向、政策动向及相关信息监测及分析,提出公关建议
5.4.5 根据项目进展,配合中通远洋物流集团,即时调整公关策略及补充公关内容
5.4.6 集团与政府及四大国有原油进口企业关系维护活动建议及组织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1-63265008

邮件:service@maxgoldston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微信沟通
微信沟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