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泾南拓展大型居住社区作为第二批共23个大型居住社区之一,基地位于上海市西部,松江区泗泾镇和洞泾镇的交界地区,原松江泗泾大基地的南侧,是近期推进的大型居住社区之一。泗泾南拓展大型居住社39-02地块项目地处泗泾南拓展大型居住社区的南侧,南临沈砖公路,东临经五路,北临纬五路,西临经四路。地块呈矩形,用地平整,基地西侧为高压走廊防护绿地,39-02地块南侧为10米宽的城市绿化带。39-02地块占地面积约4.20公顷。

上海地产馨丰置业有限公司泗泾南大型居住社区39-02地块节能报告

2. 控规要求:
基地总用地面积:39-02约42000m²;容积率2.2;建筑限高60M。

三.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2002版);
3、《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07版);
4、《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 (DGJ08-55,2006版);
5、《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 (DBJ08-7,2006版);
6、《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版);
7、《住宅设计标准》 (DGj08-20,2001版);
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版);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版);
10、《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版);
11、《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试行)》
12、《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148-88施行);
1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134-2001);
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189-2005);
15、《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
1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17、拟建场地地形图
18、国家及上海市相关标准及规范

四.总体规划布局
均好的建筑格局 由于本案属于动迁安置房及经济适用房性质,所以在规划构思中,户型分布的均好性被放在了首要地位;通过对基地宽度与进深的有效利用,打破了不规则形状带来的弊端,以尽可能的均质化布局,达到容积率指标的同时,满足了日照、景观、及户型舒适度的要求。
环形的路网构架 环形的路网布局,在串联东侧与南侧及东侧与北侧入口的同时,有效的担负起了住区内部的交通组织任务,使得车行流线可以便捷的到达单元入口,也给数量巨大的地面停车创造了有利条件。
点、线、面组合的景观环境 本案以组团景观为营造特色,注重户型均好性同时,以两个入口及局部小景观为组织节点,通过步行景观道的穿插,做到了以点带面,激发组团景观间的相互渗透,为住户创造了优越的住区景观空间,提升了整体品质。

五.功能分区与户型分布
本案规划中最主要的功能主体分为:住宅部分、商业及公共配套两大块。住宅占据了基地大部分的用地;商业分布于基地纬五路的南北两侧;公共配套用房则被放置于靠近两块住宅区东侧主入口的位置,具有服务便利的特点。

39-02地块性质属经济适用房,以《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经济适用房篇)》为户型设计依据,分为三大类:Ⅰ型(50m²)、Ⅱ型(65m²)、Ⅲ型(80m²)。
Ⅰ型(50m²)属于小户型,占据比例为30%;
Ⅱ型(65m²)属于中等户型,占据比例为40%;
Ⅲ型(80m²)属于大户型,占据比例为30%。

注:其中Ⅰ,Ⅲ型可与两个Ⅱ型户互换,可以根据将来的变化情况来调整比例和户型分布位置。

六.交通流线分析
出入口设置: 地块车行主入口位于东侧经五路上,同时在地的纬五路上设置次入口,主次入口由内部环道联通。
车行流线: 基地内部车行道路以环状为主构架,将两个入口串联的同时,向各个住宅楼伸出入户支路;路网结构清晰明确,并尽量减小对小区景观环境的影响。考虑到安置房小区会有较多的地面停车,小区级道路宽度定为7.0M,组团入户支路定为5.5M,以保证整个基地内部的道路通畅程度。
人行流线: 人行流线的出入口同样位于基地北、东两侧;小区内部注重点、线、面的景观组合,给予住户良好的步行体验,通过景观步行道可以在几个景观节点之间自由穿行,同样也可以便捷的到达单元入口,具备了交通组织与景观体验的双重优点,也为居住区品质带来了一定的提升。

七. 景观绿化分析:
景观设计注重点、线、面的组合:在体现户型均好性的前提下,组团环境被放在首要位置;同时小区内部景观设计以几个重要景观节点为中心,用曲折蜿蜒的景观步行道将节点串联,以此带动片状的组团景观之间相互渗透,由小及大,由点到面,融合而又充满生机;很好的带动了小区环境品质的提升。
小区内部绿地都属于较为集中的绿化,覆土厚度大于1.5M,绿地率符合配置要求,为住户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八.停车分析
39-02地块为经济适用房项目,按照户数的40%配置机动车位,总车位数量约为590辆;分为地面停车与地下停车两部分,地面停车272辆占46%,地下停车318辆占54%。
地面停车位尽量利用小区内部主道路两侧排布,适当靠近建筑山墙边与北朝向,远离建筑南朝向,保证组团空间与景观的完整性。地下汽车库主要利用组团绿地的地下空间,与住宅楼脱开,具有较大的经济性,也可适当减少基坑开挖深度。在尽量减少地下车库整体面积的情况下,仍有通道可以和所有住宅单体地下相连。
非机动车主要考虑利用高层住宅建筑的地下室,由于其自身柱网空间的不规则性,不利于机动车库的有效利用,而自行车的停放相对较灵活,可以获得有效的解决。

九.日照分析
本案严格执行上海市关于住宅日照的有关规定,满足高层住宅主要朝向受遮挡的每户有一个居室冬至日满窗日照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一小时。

十.消防分析
本案在基地内部设置有消防环道环通整个小区,同时沿住宅楼长边设置可便捷直达的消防通道,及消防登高场地(15M×8M),很好的满足了对于高层住宅的消防要求。

十一.公共配套设施
两地块住宅区公共配套设施主要集中布置在位于东侧主入口附近的公共配套用房内,内部包含有:文化活动室、老年人康体活动室、居委会、业委会等功能。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1-63265008

邮件:service@maxgoldston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微信沟通
微信沟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