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虹桥工业园区为省级工业园区,园区辖蒋华、七圩两镇,总面积111.6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已建成8平方公里,区内主导产业为船舶制造、生物医药、机械铸造、轻工电子等。园区近海濒江,地处泰兴市西南角,与无锡、常州、镇江隔江相望,水陆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经过多年建设,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项目投资服务优质高效。园区秉承“追求卓越、实现跨越”的虹桥精神,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高起点规划了四个区中园,即医药产业园、船舶工业园、沿江物流加工园、高新技术产业园,通过几大板块的联动开发,逐步将虹桥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重大项目的首选区、优势产业的集聚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泰兴经济的增长极。区内现有工业企业346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0家,协议利用外资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江苏省泰兴虹桥工业园区现有人口8万人,202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72亿元;全区工业总产值75亿元;完成自营出口1.52亿美元;工商税收1.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2.1亿元。

江苏省泰兴虹桥工业园区原料药产业基地定位及规划
1.2 中国医药城
泰州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医药城),坐落于长江三角洲的滨江工贸新城——泰州,是当今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正在朝着“中国第一、世界有名”医药城的目标努力奋斗。泰州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由科研开发区、生产制造区、会展交易区、康健医疗区、综合配套区五大功能区组成,正在打造成为中国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原料药产业基地。
中国医药城,始终坚持以国际化、现代化为发展方向,以规划建设为龙头、引资引智为根本、自主创新为动力、综合配套为支撑,正在建设成为国内外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创业的首选之区。
目前,区内已集聚了美国哈姆纳研究院、德克萨斯医学中心、中国药科大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医药研发机构,一批医药生产、服务型企业先后落户,一大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医药创新成果成功落地申报。
1.3 原料药产业基地
1.3.1 原料药
原料药指用于生产各类制剂的原料药物,是制剂中的有效成份。
由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着生物技术所制备的各种用来作为药用的粉末、结晶、浸膏等,但病人无法直接服用的物质。
原料药只有加工成为药物制剂,才能成为可供临床应用的医药。
原料药根据它的来源分为化学合成药和天然化学药两大类。
化学合成药又可分为无机合成药和有机合成药。无机合成药为无机化合物(极个别为元素),如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有机合成药主要是由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经一系列有机化学反应而制得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霉素、咖啡因等)。
天然化学药按其来源,也可分为生物化学药与植物化学药两大类。抗生素一般系由微生物发酵制得,属于生物化学范畴。近年出现的多种半合成抗生素,则是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相结合的产品。
原料药中,有机合成药的品种、产量及产值所占比例最大,是化学制药工业的主要支柱。
原料药质量好坏决定制剂质量的好坏,因此,其质量标准要求很严,世界各国对于其广泛应用的原料药都制订了严格的国家药典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
1.3.2 中国原料药行业现状
原料药是中国医药产业中是一个重要领域,占中国医药制造业生产总值的29.5%,占中国医药商品出口额的50%。它上承化工产业,下启医药市场;兼有经济贸易特性和国家医疗保障特性不可分割的作用。
中国和印度能够制造出同西方质量相同的产品,但成本更低,产量更大,这将导致全球商品市场格局的剧变。其中,中国原料药已经加入这个转变的产业大军中的一员。
严格来说,在原料药的范围上有广义的理解和具体的理解。
原料药一般是指人用药的化学药品,未成为制剂前的主药成份。除了终产品以外,还有一类是以前体化合物、中间体的化学品或精细化工产品,它们是制药的上游产品,视为中间体。英文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缩写API)是指活性药物组分,也包括药用中间体。但是有时将一些不仅仅是用于制药,同时在食品、饮料、饲料中添加的有效成份,比如维生素、氨基酸、柠檬酸也归入原料药类,这一部分占的比重还是很大,严格来说应该归入营养添加剂或营养补充剂(Dietary Suppl ement)。
中国原料药产业年产规模相当于100万吨(不计添加剂),近三年产量平均增长率达到26%。2005年初步统计的原料药行业创造产值1,163亿元,在化学制剂药、化学原料药、中成药、中药饮片、生物生化药这五大药品制造业中,化学原料药所占的产值比重为29.5%。近三年产值平均增长率24.6%,这一速度高于医药制造业的整体增长率,也高化学制剂药和中成药行业产值的平均增长率。原料药年出口创汇总额40多亿美元,约占原料药产业总值的30%。近三年平均增长率20.5%。更重的一点,原料药是中国最具有国际化能力的产业领域,它占中国出口商品创汇总额的50%以上。
目前,在世界范围使用药品有4,000多种,当中的2,000多种属于常用药品在中国都有生产。如果按规模来划分,有年产销量在千吨以上的大宗产品,也有年产量只有几百克的微量产品。中国企业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枢神经系统药、心血管药和抗肿瘤药等治疗类别上不仅国内销售,还有大量的出口。特别是一些应用范围广、产品链较长、能够形成大规模生产的产品更加突出了自身的优势。在工艺技术上,中国在微生物发酵类、半合成类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在全世界范围内,日本、欧洲是原料药技术领先的国家,也是拥有专利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但是这些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是生产成本、环保成本和人力成本高于印度和中国这样高速发展而又有竞争力的国家。印度是一个与中国有相似经济基础的国家,在制药工业上似乎比中国要早走一步,但是中国原料药与印度不仅有竞争关系,也有上下游供需关系。这也是近来不断出现的贸易事件的背景之一。
在中国已经注册的、通过GMP认证的、能够生产原料药药厂有1,600多家,其中,有一半的企业的原料药产品不仅自用,也销售给制剂药厂家。中国制药百强的企业基本上自己都能生产自用的品种,也就是说大企业都有原料药车间,即生产原料自用也有外销。这一点与国外专利制药企业有些不同,国际一些大药厂如果是生产原料药的,要么是专门生产原料药外销,要么是给自己的品牌生产原料药,但是不外销。中国原料药企业还有一部分是从精细化工产业转向医药产业的企业,这些企业一般只生产销售原料药,不生产制剂。
中国原料药工业比较强大的企业集中在农业、化工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因为粮食、石化产品是制药工业的基础,所以这些地区的制药业也比较发达。另外这些地区科研、人才和基本工业条件比较优越,这也给制药这个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提供了必要保障。
目前,世界上药品约有四千多种,在市场交易有一定规模、较为频繁的品种约为一千多种。通常情况下除了几种用量特大的抗生素及维生素,用量都很少,大部份的产量都无法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因此,大部份原料药厂转向运用多功能化的生产设备,同时生产多种原料药形成专业化原料生产线。再加上近年各国政府积极控制药价,降低民众医疗开支,促使制剂药厂为降低各种生产成本,把原料药的生产转为定向采购,因此,也就使原料药产业逐渐走向全球分工的趋势。专业化的原料药产业应当包括合成、发酵、工艺放大、现场生产管理、产品营销、药学研究等各种技术性极强的专业构成,因此,它是高度团队智慧和规模化管理才能体现高效率的经营水平。美国,是一个原料药采购大国,美国药厂是比较早开始把原料药采购转向境外,先是欧洲,接着是印度,现在又瞄上中国。
中国企业在具备了成本低、工艺设备优良的条件基础上,必须在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以及目标国的药政资格上多下功夫,才能够紧跟世界产业发展的需要,建立新型的原料药贸易方式。并且中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合作过程中获得更多管理经验和创新思路。这些都是中国制药工业发展的新机遇
1.3.3 中国原料药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是原料药大国,全球地位日益显现。
从目前原料药行业的全球竞争格局来看,美国拥有药品专利优势,西欧拥有工艺优势,发展中国家拥有成本优势。
发展中国家又以印度和中国为首,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原料药第2大生产国,而全球原料药消耗量接近200亿美元,并以每年10%-15%的速度在增长,中国能生产的原料药有1,400多种,90%主要供应国际市场,占全球原料药贸易额的1/4左右,60多种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企业在全球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市场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世界原料药市场的重要出口商。
目前,仿制药正在快速发展,未来三年专利药集中到期促使原料药需求大增。
近几年全球医药市场发展的趋势表现为原研药企增长越来越艰难,仿制药的增速和占比都在加快。根据IMS的抽样调查,2008年全球处方药销售额增长6.4%,但其中仿制药增速超过10%,明显要快于原研药的增速。主要原因为一是老专利药的专利不断过期;二是FDA每年新批的专利药数目越来越少。
在过去的30年里FDA批准新药数量越来越少,2008年仅为17个,为近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从2010年至2012年,又将有价值接近80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过期。如此大规模的专利药解禁对于仿制药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专利药过期后同一种药品将会出现4-5家企业生产,势必导致专利药价格下降,这样原料药市场的需求将会大幅度提升。
中国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世界制药巨头一定会增加对中国的原料药采购,尤其是特色原料药。
国内特色原料药企的关键时期,未来期待大发展。从国外特色原料药发展历程来看,不管是以色列的TEVA制药还是印度的南新制药,在制剂产品真正出口的时候净利润增长率都超过50%,股价和市值也是大幅度攀升。
目前,中国特色原料药企业现处于大范围出口的关键准备时期(大批量的原料药和制剂生产车间建立导致的“投入大于产出”),如果成功将一举奠定中国特色原料药企业在全球的地位,相关企业业绩也将爆发性增长,例如,目前处于特色原料药行业领导地位的海正药业、华海药业和海翔药业。
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全球医药产业合作的加强,尤其是从2010年开始,大量专利药品到期导致价格下降,迫使原研药生产不得不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降低成本,原料药公司将享受产业转移带来的契机,原料药行业也有望走出低迷行情。
1.3.4 中国原料药行业存在问题
一、国内市场开发不够,依赖国际市场
大宗原料药品的产销形势虽然相对稳定,由于中国原料药大多用于出口国际市场,受国
家出口退税及创汇优惠等政策影响,市场风险同样是巨大的。如2004年第三季度医药上市公司原料药价格的狂跌几乎是灾难性的。在跌幅最大的两个产品中,维生素C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暴跌了60%,青霉素从上半年报价的每10亿单位90多元跌到了目前的60元左右。
与此同时,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不少原料药上市公司的业绩受到较大影响,平均毛利率不到30%。据有关公告,新华制药第三季度的主营业务利润率降低了9.75个百分点,导致净利润减少了60.77%;普洛药业今年的毛利率与去年相比降幅高达1.87%。如中国维生素B1的生产技术相当成熟,多家药厂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其中,华中制药厂、天津中津药业、东北制药总厂等主要厂家共计具有年产2,500吨以上的生产能力,而国内需求不足1,000吨,维生素B1的生产厂家主要将销售精力置于出口渠道,而对国内饲用市场的开发力度不够。这些表明:中国的原料药生产必须寻求新的突破 。
二、技术含量低
尽管中国化学原料药在一些大路产品及维生素等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以上产品大都是传统老产品,而且有些还是发达国家不愿意生产的重污染、低附加值的产品,许多产品还存在被逐步淘汰的危险。对于目前国际上一些市场大、技术壁垒高的高附加值产品,中国却没有太多的优势可言。
三、产业不规范
由于入世后关税下降,欧美发达国家出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纷纷将原料药生产基地往亚洲迁移,这给中国的原料药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原料药行业的”隐忧”,特别是在关键性的生产领域,GMP认证已成为”规范原料药产业”中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抗生素原料药是中国原料药产业的一个重点领域,也是中国医药行业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领域之一。
中国于1998年开始推行药品生产GMP认证制度,保定三九济世生物药业、山东鲁抗、河北华日等是国内第一批通过此项认证的原料药生产企业。 康裕集团是华东地区第一家通过GMP认证的原料药生产企业,目前该企业用于GMP改造的投入已经达到1.2亿元,所有的生产车间都已经通过认证。公司现正申请欧美的GMP认证。 目前海正药业、新华制药、石药集团、东北制药等大型原料药生产企业均已通过GMP认证。贵州正鑫药业有限公司已投资6,000多万元资金,建成了占地16,000平方米、符合国家GMP认证要求、包括原料药制剂、颗粒剂、胶囊剂、小容量注射剂在内的生产车间,公司共有4条制剂生产线通过了国家GMP认证。
但是相对于国内众多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中国原料药行业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少之又少,竞争力明显不足。以牛磺酸为例,产销排名国内前10位的企业当中,只有黄冈富驰制药厂通过了GMP认证。
1.3.5 中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发展综述
中国是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大国,在世界原料药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全球第二大化学原料药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生产规模仅次于美国。中国的原料药生产在生产成本、人力资本等方面的优势较为突出。入世后,化学原料药更成为了目前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领域,同时,由于出口关税的下降,在入世后受惠也最大。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出于成本与环保因素的考虑,纷纷将原料药生产基地向亚洲转移,这也给中国原料药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原料药行业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虽然是原料药生产的大国,但却还称不上出口强国。产品出口数量很大,不少产品甚至在国际市场上起主导作用,但价格上不去,其中除了企业间存在恶性竞争等人为因素外,也有不少客观因素,如一些企业的产品如柠檬酸等在国际上没有注册而只能作为食品、饲料添加剂出口,使产品价格大打折扣。另外,由于中国原料药行业研发能力普遍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都对中国化学原料药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一、 中国化学原料药制造优势分析
化学原料药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医药工业的支柱,产值约占整个医药工业的三分之一。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信息,2002年中国化学原料药产量为56.18万吨,较上年增长11%左右,产量约占世界化学原料药市场份额的22%;化学原料药出口额达29.88亿美元,增长28.07%,占化学药及医疗器械类商品同期出口总额的51.88%。近年化学原料药出口的快速增长及其在医药行业中的地位的日渐提升趋势已经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
1.1 原料药品种齐全,大宗产品产量领先,出口增长加速中国可以生产的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在抗感染药物、维生素、解热镇痛类、柠檬酸、地塞米松等品种上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抗菌素的出口额占整个化学原料药的比例很大,高达23.49%,2002年出口额为7.02亿美元。中国抗菌素类药物品种齐全,主要优势品种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螺旋霉素以及磺胺类产品,其中青霉素规模最大,2002年中国青霉素产量为1.6万吨,约占全球市场的70%,出口额为1.86亿美元,同比增长56.3%。中国青霉素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已全面提高,生产成本与年产量已逐步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中国青霉素生产企业主要有华药、哈药、石药和鲁抗等四大企业,这四家产量占国内青霉素总产量的75%。其他出口增长强劲的还有头孢菌素类原料药、林可霉素、红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等,增长速度在32%到111%之间不等。
抗生素类药物又分为β-内酰胺类、奎诺酮类、大环内酯、磺胺类等。头孢类抗菌素上市已达20余种。国内华北制药集团开发了母核GCLE,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呋辛等产品;石家庄制药集团开发了7-ACA,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等产品;广州白云山公司开发了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克罗、头孢地嗪、头孢硫脒等产品。另外,还有哈尔滨制药集团、东北制药集团、上海先锋、鲁抗制药集团、珠海丽珠、联邦等十余家企业开发头孢类产品。因此带动了国内中间体产品有较好的市场。
除了青霉素,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维生素类产品的生产国与出口国,其中优势最大的是维生素C。中国维生素C的产量在国际市场上举足轻重,是目前中国原料药行业唯一可以主导国际市场价格的产品,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出口超过1亿美元的原料药。据了解,维生素C出口价格每提高0.1元,就会给中国维生素行业增加400万元左右的收益。由于巨大的利益驱动也使得国内维生素C生产企业迅速增加,同时国际市场的价格战也从1995年开始并愈演愈烈,一度使国内生产企业陷入亏损境地。但价格战并没有击垮所有的企业,反而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产品收率从48%提高到60%,国内维生素C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目前以东北制药总厂、江山制药、华药、石药为主的维生素C企业年出口量达4万吨,2002年出口额近1.4亿美元,随着价格的反弹,中国维生素C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另外,中国还是解热镇痛类原料药的第二大生产国,主要产品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和安乃近等,2002年该类原料药出口额达1.41亿美元,占同期化学原料药出口额的4.72%。其中,扑热息痛年产量最大,约3万吨,出口额为5992万美元,增长21.13%,安乃近、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等出口增长势头也不错。2002年激素类原料药物出口额也高达2.11亿美元,占同期化学原料药出口额的7.06%。
1.2 部分品种生产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从中国原料药的出口构成来看,非专利药的原料药居多,这些药品的价格趋势是在不断下降。在原料药生产方面中国具有比较优势,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低、自然资源丰富等原因,其中也存在发达国家主动将部分原料药品种的生产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这一因素。在附加值较高的原料药品种方面,中国的优势并不明显。
据统计,中国有60多种原料药具有生产技术优势,中国制药企业通过工艺创新、工程创新,大大降低了原料药的生产成本。如天津药业的地塞米松、新昌制药的维生素E、华海药业的普利类产品、华北制药的青霉素盐等产品在国际医药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中国化学原料药出口前景
中国加入WTO后,从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到医疗服务,可以说整个医药行业都已经受到一定的冲击。化学原料药物的出口却出现了强劲增长,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跨国制药公司逐步退出原料药物生产领域。由于受国外环保费用高、原料药物利润相对较薄等因素的影响,跨国制药公司在生产过程上的研发投入一般远低于其在新产品上的投入,并将原料药物生产基地通过合资等多种方式逐步转移到相对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因此跨国制药公司的多数原料药都依赖进口,这就给中国原料药物生产企业带来了极好的商机。
二是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原料药物制造业存在诸多优势。首先是规模优势,中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其次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廉;最后是近年中国化学原料药企业技改投入较大,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许多生产工艺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三是准确把握了加入WTO后的国际商机。中国医药经营企业及时发现以美国为主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原料药物需求增加的大好机遇,发挥出中国产品价格低、产量高、规模大的比较优势,抢夺了国际市场的主要份额。
当今世界人口与健康的发展有三大趋势:一是人口持续增长,预计到2010年全球将达69亿多人口,2025年预计达81亿人口;二是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三是人类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注重健康。由于上述这些因素,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医疗费用的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都将越来越高,因而对化学原料药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随着贸易壁垒逐渐被打破,市场全球化正在逐渐扩大,一个开放、稳健的国际医药市场必将对中国的化学原料药的出口带来良好的机遇与挑战。
三、 中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尽管中国化学原料药在某些产品的生产方面存在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以上产品都是一些传统的老产品,而且有些还是发达国家不愿意生产的重污染、低附加值的产品,许多产品还存在被逐步淘汰出局的危险。而对于目前国际上一些市场大、技术壁垒高的高附加值产品,中国却没有太多的优势可言。即使有些产品中国也能够生产,但由于加入WTO以后,知识产权的限制而不能生产。因此,要实现中国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转变的梦想,必须要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较低、技术水平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现有优势,将竞争手段从价格第一转向价格、质量、服务并举。除了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外,目前最重要的首先是学会”合理仿制” ;其次是增加化学原料药的”合同生产”等。
3.1 学会”合理仿制”
自1993年1月1日以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受理并颁发了国外110余种药品的行政保护证书,时间为7年半。其中有些药品随着其境外专利的到期,其行政保护自动撤消,因而时间更短。所以仿制行政保护及专利即将到期的专利名药物,并在仿制中创新,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收率,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对中国目前的化学制药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增加”合同生产”
原料药的合同生产是指:制药公司委托某些化学原料药生产厂商,按照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议定书,为其生产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专供委托方制药公司,合同生产厂商不得自行上市销售。这一源于国际市场20世纪90年代,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包理念,同样适合于医药行业。随着跨国制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越来越多的跨国制药公司采用这一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常将一个合成药的前2~5步在发展中国家加工,而将最关键的核心技术放在本国完成,这一方法尤其适合于专利药。中国化学制药企业除了要抓住国际化学原料药”转移生产”这一契机外,更要增强与国外制药企业的联合经营。中国小、多、散的化学制药厂非常适合这一”外包”方式,这有利于中国化学制药业生产技术、工艺水平及人员素质的整体提高。为此,需要中国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使”合同生产”能成为提升中国化学制药业整体水平的一把利器。
3.3 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技术、生产管理水平
3.3.1 任何进入美国市场的药品(包括原料药)都需要首先获得FDA的批准,而且所有有关药物的生产加工、包装均应严格符合美国GMP的要求。对于原料药,通过FDA批准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DMF(Drug Master File,药物管理档案)文件的登记,要求递交的DMF文件对所申请的药品的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以及药品质量本身做一个详尽的描述;二是当DMF文件的登记已经完成,而且在美国的原料药终端用户提出了申请以后,FDA官员对原料 药的生产厂家进行GMP符合性现场检查。FDA在现场检查的基础上做出是否批准该原料药在美国市场上市的决定。
3.3.2 欧盟为了消除成员国之间互不承认的现象,成立了专门的药物评价机构EMEA,EMEA将药品上市核准程序分为两种:即”集中申请”和”互认申请”。一个药品无论通过哪一个申请程序获得批准,将自动或通过一定程序在欧盟所有成员国上市。对于原料药而言,该程序生效后,只要求申请人提交和登记EDMF(欧洲药物管理档案)文件或欧洲药典适应性证书(COS,Certificate of Suitability)。与美国FDA的DMF涵盖药品生产的全过程(CMC,即Chemistry,M anufacturing and Control)不同,COS证书和EDMF则主要强调一个C,即Chemistry。几年前,欧盟和美国达成了原料药的GMP互认协议MRA,该协议3年的过渡期已满,因此以后进入欧洲市场也要接受GMP符合性现场检查。可见,其质量、技术标准只会越来越严。
为此需要中国化学制药业能非常熟悉化学原料药出口的标准及程序,并且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标准,以满足美国FDA及GMP要求,避免技术贸易这一非关税壁垒造成的损失。
3.4 树立品牌意识
化学原料药主要作为生产原料或中间体,一般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因而长期以来品牌意识较弱。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市场充分开放,品牌则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化学原料药,由于不易通过外观来鉴别其优劣,因而品牌尤为重要。名牌产品意味着高质量、好的信誉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也有利于提高价格,使中国的产品不以价格低廉的形象出现。
3.5 增强环保意识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制药行业中开始普遍推行健康、安全和环保的管理体系,即HSE管理体系,并进行ISO14000认证。长期以来,中国化学制药业环保意识较弱,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并不多,这对中国原料药的长期稳定出口必将产生不利影响。对此,中国化学制药企业必须从长计议,及早推行HSE管理体系和ISO14000的认证,以便拥有全球的”绿色通行证”来对付国外的种种贸易壁垒。
3.6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及政策扶持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对中国优势原料药进行产业引导及政策扶持,地方政府也应加强扶持力度,从税收、财政补贴方面给予优惠。通过并购、重组以及内、外部资源整合,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有大中型或股份制企业;而对一些规模小、技术差的企业,通过GMP认证,将其淘汰出局,从而提升中国化学原料药的国际竞争力,并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和强国。
1.3.6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正式出台。
《纲要》明确我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竞争实力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并提出“壮大自主创新产品、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医药外包和药品物流产业、建设研发创新支撑平台”四大重点任务。
按照《纲要》,至2012年,全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销售收入将超过5,000亿元,至2015年,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将成为江苏主导产业,江苏成为全球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创新及产业化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作为江苏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目前已近2,000亿元,总量规模约占全国的11.5%。其中,工业酶制剂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重组人胰岛素、血管内皮抑素等基因工程药物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并且形成了苏州、南京、泰州、连云港等一批医药研发的重要基地。
1.3.7 中国原料药产业基地建设概览
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区块是由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批准设立的国家级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的核心区块,是国内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产业的唯一集聚区。基地区域环境规划已于2001年6月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按照两委规划,基地将于10年内达到500亿元销售规模,将占世界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市场份额的25-30%。基地按照“高起点、走出去、规模化”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开发”的方针,配套提供一体化的公用工程、一体化的服务设施、一体化的物料配送体系,最终将建设成为“规模大、质量高、品种全、成本低”的国际化学原料药生产出口基地,成为国际化学原料药的制造中心,贸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开发中心和信息中心。基地临海区块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市境内、台州湾的北岸,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启动区规划面积3.94平方公里,基地紧靠华东电网发电枢纽之一的台州发电厂,距台州市区10公里,黄岩机场20公里,海门港8公里,并距温州、宁波、杭州机场2-3小时车程,同时基地紧邻104国道、甬台温、上三高速公路,并与建设中的台缙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规划中的甬台温铁路相连接,具有较明显的区位优势。
根据沈阳市城市规划总体安排和东北制药整体搬迁改造建设项目进度,2010年6月2日,东北制药整体搬迁改造建设项目二期奠基仪式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学工业园举行。公司整体搬迁改造建设项目周期为五年,分两期进行,一期于2007年4月启动,总投资近10亿元,该项目占地18万平方米,可生产品种300多种。在一期工程完工的基础上,启动二期建设项目,即原料药生产基地建设,对公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学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192万平方米,预计投资50亿元,2010年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
华海药业位于川南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将投资约2亿元,建成一条生产装备先进、自动化水平高的年产170吨的沙坦类产品生产线。届时,华海沙坦类产品的生产能力将是世界最强的;位于汛桥的公司本部将投资11亿多元,分两期建成年产200亿片的出口制剂车间。届时,华海将拥有国内最大的制剂出口生产基地。
亚洲最大氨基酸原料药生产基地在沪竣工,2月28日下午,被列为上海市工业新高地项目的冠生园协和氨基酸项目增资扩股后,由原来年产600吨扩大至2500吨的生产基地在青浦工业园区正式竣工。 见医药行业势头正劲,上海老牌食品商冠生园加快了“攻池”步伐,携手日本氨基酸巨头协和株式会社增资3750万美元,扩建旗下的氨基酸原料药基地。冠生园集团总经理翁懋表示,此次增资后,上海冠生园协和氨基酸有限公司的总投资将从8年前合资创立时的840万美元增加到4590万美元。目前,冠生园集团持股30%,日方股东日本协和发酵株式会社持股70%。增资后,双方将在上海青浦工业园建造新的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从原来的600吨扩大到2500吨,成为亚洲最大的氨基酸原料药生产基地。据透露,该项目还将筹划二期工程的建设,主要生产综合性氨基酸多肽类品种。届时,生产能力再翻一倍,从而成为世界第四大氨基酸原料药生产基地。
3月3日,重庆德同基金与重庆博腾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约:由重庆德同基金、德同长三角基金、德同美元基金共同对博腾投资1000万美元,助推博腾在长寿化工园区打造全球最先进原料药生产基地,实现2011年上市目标。
近日从福州医药化工行管办获悉,广东丽珠集团将投资10亿元,在福州江阴工业区福兴医药建设全国最大原料药生产基地。新厂区建好后,丽珠集团将在江阴工业区生产国际先进水平的脂酸酶,从而成为全国首创该产品的企业。丽珠集团还将与厦门大学合作,生产已获得世界和中国专利的丙谷二肽。之后,还将不断追加投资,预计总投资将达10亿元。据了解,江阴工业区目前已有福州抗生素、福兴医药公司等多家以生产原料药为主的国有企业,初具原料药生产基地雏形。此次丽珠集团在收购福兴医药国有产权后,先期将投资5亿元,把福兴医药打造成中国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
由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原料、合成药生产基地日前正式签约落户海门临江新区。该项目属央企投资项目,注册资本2.4亿元。基地以生产医药原料药和中间体为主,将建成大型的合成车间和多功能中试中心,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原料药1024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最大及先进的化学合成药生产基地。
1.3.8 环保障碍-原料药产业基地建设案例分析
早在近三年前已经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基地,却有些荒凉与沉寂。沿台州东海滩涂上修建的马路一路走来,园区内为数不多的企业正在建设厂房,已经建好的厂房干净而整洁,只是空气中弥漫的怪怪的味道与印象中的江南早春对接错位。
尽管有咸湿的海风吹拂,怪怪的味道也难以被驱散得一干二净。正是这味道,令这一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基地的建设陷入困境。在这尴尬局面的背后,折射出中国化学制药业的发展方向。
原料药基地的由来
浙江是中国的医药大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医药产业平均增长率为33.6%,医药产值已经从1990年的全国排行第八位跃升至2002年的第三位,出口交货值列全国榜首,医药利润总额居全国第二位。令人兴奋的排行榜鼓舞浙江人要从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迈进。
据浙江医药行业协会会长赵博文介绍,位于浙东南的台州有40多年生产医药化工的历史,医药业也是台州市重要的经济支柱。2001年台州市医药及医药中间体产值达123.99亿元,2002年达160亿元,占浙江省医药业1/3以上。在台州,不仅医药产业的总量大,而且品种齐全,许多医药产品具有规模化、系列化优势。如激素类、抗肿瘤类、抗生素类的产量和出口量居浙江省第一位。
海正药业公司不仅是台州的骄傲,也称得上是浙江乃至全国药企的佼佼者。作为中国抗生素、抗肿瘤药生产基地,其生产的新型他汀类降血脂药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也是WHO指定的中国惟一一家生产抗多重耐药性结核病药物的生产企业。更重要的是,仅海正药业一家就有9个产品通过了美国FDA认证,7个产品通过了欧共体COS认证,取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在台州,海正药业之外的其它企业的一些产品也可圈可点。华海制药公司治疗心血管药卡托普利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依那普利的产量居世界第四位;九洲制药公司治疗癫痫病药物卡马西平占世界产量60%;永宁制药厂的头孢菌素侧链及某些头孢菌素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仙琚制药公司生产的计生用药和激素类药物在国内外市场也有明显的竞争力。而且,台州市生产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特别是诺氟沙星的产量占全国同产品的80%。台州市的八大系列原料药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年销售产值超亿元的产品有6个,超5000万元的有7个。
整个台州市医药企业多年来发展的事实已经表明,将这里建设为国家级原料药基地有着强大的产业基础。更何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上跨国制药公司转移生产,将原料药生产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就是他们相中的加工基地之一。面临这一难得的机遇,浙江省和台州市有可能成为化学原料药制造基地和世界最大的药品加工车间。
浙江化学原料药基地建设管委员会江厚斌副处长表示,台州市政府考虑医药业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刻,建设一个国家级的基地将有利于整合、提升医药产业,有利于加速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大企业。基于这样的想法,市里积极向上级申报建设化学原料药基地。
2001年8月,原国家计委批准建设浙江省化学原料基地总体发展规划;2001年11月,原国家经贸委批准建设以台州地区为中心的“浙东南化学原料药产业基地”,建立以化学原料药、中间体为主导的出口产业群,力争到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出口25亿美元,国际市场占有率15%左右;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400亿~500亿元,出口40亿~50亿美元,抢占国际原料药市场25%~30%的份额,最终形成研究开发、生产制造、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
美好蓝图与尴尬现状
国家批准的基地以椒江为中心,分为两个园区,规划总面积为30平方公里。其中,位于椒江以北的临海沿海工业区(以下简称临海园区)占地20平方公里,椒江以南的椒江医药化工开发区(以下简称椒南园区)占地10平方公里。椒江大桥已将两岸连为一体,规划建设中的椒江江底隧道将直接连接两个园区。基地北岸周边尚有约30平方公里的非耕地,可为基地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台州东临大海,环境容量相对较大,可以利用港口优势,计划中兴建的两条高速路也为基地建设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据了解,基地区域环境规划已于2001年6月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
规划蓝图是美好的。2002年12月,台州市委研究决定成立基地建设管的专门理机构,负责协调监督工作。2003年5月8日,管委会正式组建运行。然而10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园区的招商情况并不理想,基地建设进展缓慢。
自从批准基地建设后,有关部门在发展医药产业与环保关系问题上产生分歧。一种意见认为,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不可能不顾环保而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通过基地建设可以促进浙江医药产业整合,彻底整治一批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污染严重的企业,最终达到环保的目的。而另一种意见认为,医药化工为台州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给自然环境也带来了严重污染。在过去的污染没有得到有效防治之前,把企业集中起来搞基地,环保措施稍有不慎,将会导致集中污染,造成更大的污染源。
在台州,环保是个十分敏感的话题。相左的两种意见,令基地建设举步维艰。
据有关人员介绍,目前规划中的椒南园区基本上完成了建设,但实际占地面积还不足5平方公里,而且台州市生活区正逐渐向椒南区方向发展,这意味着园区以后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原料药生产产生的“三废”将与城市居民生活产生矛盾。
实际上,在2002年12月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已做出决定,椒南园区绝不扩大。在环境容量有限的前提下,若再审批新项目,必须经过环保部门和专家的审评。2003年,整治污染是台州市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在环保的压力下,迄今为止,椒南园区还没有批准一家新企业入驻。“城市布局不合理,我担心今后椒南园区将逐渐萎缩。”一位业内人士说。
台州市市长瞿素芬说,椒南园区是否会萎缩,从长远看还不好说。但现在在不足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搞基地,只能把原来污染重的小企业关掉,扶持污染小的大企业。市里工作的侧重点在椒南园区,正在搞污水在线监测,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污水将无法进入城市管网。
主要由临海区政府管辖的临海园区进展也不顺利。呈长条状的20平方公里基地原计划与北面的杜桥镇相隔2公里,为了防止废气污染生活环境,园区又准备向南推进,与生活区间隔3.5公里。目前已经有28家企业入驻,其中包括园区原有的13家企业。但至今没有一家省外企业入驻,更不用说跨国公司。据说,去年曾有一家日本企业来考察,荒芜的土地、泥泞的道路,令考察人员掉头就走。据介绍,今年园区的主干道已经铺好,有几家环保公司也准备参加园区的招标。
瞿素芬市长说,基地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环境容量有限的情况下,临海园区只能先在5平方公里范围内搞试点,市里也不想一下子把基地扩展到太大的范围。由于园区内环保设施没有跟上,也影响了大企业进入。
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难题
临海园区管委会主任李伯辉表示,建设基地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台州市医药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基地通过近3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总体来说仍处于发展的低水平阶段。
到2003年底,临海园区投入生产的13家企业,基本是基地成立以前引进的小企业,年产值上亿元的仅1家,其余产值均没达到5000万元;而引进的大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建设进度缓慢,对基地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基地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在现生产企业中新产品少,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2003年,基地基础设施累计投入仅有7,300万元,与计划中的基地前期建设水、电、道路、通信、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总投资11亿元相比,显得杯水车薪。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也阻碍了基地招商引资的步伐。
最令人头疼的是,因为各种原因,前几年部分企业引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装备水平相对落后,而对现状又采取拖、等、看的态度,没有花大力气进行彻底改造,一旦气压、风向交合,有可能成为污染源。而且,周边部分群众认为,引进企业越多,污染越严重,抵触情绪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基地的投资环境。
已经建设了近三年的基地,在没有庞大资金做后盾、没有有力的环保措施做支撑的背景下,至今无法发挥作为国家级基地的集群效应。
1.4 客户项目构思
需要甲方提供。
1.5 咨询委托
泰兴虹桥工业园区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处于建设前期,需要对项目进行总体定位与功能规划,明确经营方式,进行财务测算和风险分析等。
受江苏省泰兴虹桥工业园区委托,由上海盛大金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为其进行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总体定位及发展规划,作为项目建设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依据和参考。
盛大金石操作过多个涉及医药医疗行业及产业园区规划项目,包括品瑞医疗器械设备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上海、口腔设备)、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山东潍坊、电子信息)、明天投资控股集团南汇国际医院投资规划(上海、医院)、上海实业联合集团医药流通市场投资机会研究(上海、医药)、中江动物药品厂动物药品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江苏泰州、医药)、三九医药集团齿科诊所可行性研究(广东深圳、诊所)、复兴投资控股集团医疗设备市场调查(上海、医疗设备)、中国国际采购中心规划(江苏花桥、展览贸易中心)、香江光彩大市场经营诊断(山东聊城、商贸物流市场)、武进区CBD规划(江苏常州、区域商务中心)、中原高速郑新黄河大桥物流项目规划(河南郑州、商贸物流)、青石湾综合旅游度假项目投资规划(山东青岛、旅游地产)等相关案例,具备执行此咨询项目的专业和经验优势。
以下列示的是盛大金石完成的部分工业园区及物流园区规划案例:
浙江省宁波市某委办明州某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
上海市外高桥某联合发展公司某国际物流中心可行性研究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某委办江东某物流园区功能定位与规划
上海市南汇区某委办南汇区某工业园产业定位与规划
上海某控股集团奉贤物流中心可行性研究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某镇物流园区功能定位与规划
上海市闵行区某投资集团某国际空港物流基地功能定位与规划
上海某物流集团西北物流中心功能定位与规划
上海某创业投资公司某物流园区功能定位与规划
江苏省宜兴市某物流园区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规划
上海某航空电子有限公司航空维修及航空产业园投资规划
广东某港资环保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罗定市某环保工业园投资规划
某集团(香港)实业有限公司江苏泰州综合建材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武进区CBD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江西省某物资储运总公司江西(南昌)物流中心可行性研究
江西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高安建筑陶瓷物流园区投资规划
江西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新余铁路物流园区投资规划
山东潍坊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2. 研究对象
1) 泰州及项目所在区域整体经济环境及发展前景
2) 泰州及项目所在区域项目相关行业现状、规划及发展前景
3) 中国医药城总体规划、建设状况及未来发展
4)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区位环境和区域规划
5) 江苏省泰兴虹桥工业园区资源状况
6) 典型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案例研究
7)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建设的战略意义
9)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总体定位与功能规划
10)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开发模式
11)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经营策略
12)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发展前景
13)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测评
14)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
15)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总体定位及发展规划结论

3. 项目思路
1) 泰州及项目所在区域整体经济环境和项目相关行业的现状、规划及发展前景研究,是投资规划研究的基础;
2) 确定为中国医药城做产业配套,是项目定位和功能规划的主要依据;
3) 适应与引导泰州及项目所在区域医药行业市场,是投资规划研究的前提;
4) 定位协调、功能互补、体量平衡、系统组团,是投资规划研究的基本原则;
5) 综合考虑项目的建设进度、资金需求、融资计划、资金使用、招商计划与租售节奏。

4. 项目主要内容
4.1 泰州及项目所在区域整体经济环境及发展前景研究
4.1.1 泰州及项目所在区域经济规模与经济结构
4.1.2 泰州及项目所在区域人口规模与消费结构
4.1.3 泰州及项目所在区域城市定位与城市规划
4.1.4 泰州及项目所在区域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4.1.5 泰州及项目所在区域整体经济环境及发展前景研究结论

4.2 泰州及项目所在区域项目相关行业现状、规划及发展前景研究
4.2.1 泰州及项目所在区域相关行业现状、规划及发展前景研究
4.2.1.1 泰州及项目所在区域医药行业现状、规划及发展前景
4.2.1.2 泰州及项目所在区域酒店行业现状、规划及发展前景
4.2.1.3 泰州及项目所在区域旅游与会展行业现状、规划及发展前景
4.2.1.4 泰州及项目所在区域餐饮与娱乐行业现状、规划及发展前景
4.2.1.5 泰州及项目所在区域商业与商务楼宇行业现状、规划及发展前景
4.2.1.6 泰州及项目所在区域中高档住宅行业现状、规划及发展前景
4.2.2 泰州及项目所在区域项目相关行业现状、规划及发展前景研究结论

4.3 中国医药城总体规划、建设状况及未来发展
4.3.1 总体规划
4.3.2 建设状况
4.3.3 未来发展

4.4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区位环境和区域规划研究
4.4.1 地理位置
4.4.2 地块指标
4.4.3 自然环境
4.4.4 交通条件
4.4.5 旅游环境
4.4.6 商业环境
4.4.7 商务环境
4.4.8 住宅环境
4.4.9 人口环境
4.4.10 车流与人流
4.4.11 区位优劣势
4.4.12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区域规划研究
4.4.13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区位环境和区域规划研究结论

4.5 江苏省泰兴虹桥工业园区资源状况研究
4.5.1 园区背景
4.5.2 园区规划
4.5.3 园区发展
4.5.4 产业环境
4.5.5 政策条件
4.5.6 江苏省泰兴虹桥工业园区资源状况研究结论

4.6 典型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案例研究
4.6.1 地理位置与区位环境
4.6.2 目标市场与经营定位
4.6.3 项目规模与功能设置
4.6.4 内部环境与配套项目
4.6.5 管理模式与营销策略
4.6.6 投资、收益和发展前景
4.6.7 典型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优劣势分析
4.6.8 典型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案例研究结论

4.7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8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建设的战略意义

4.9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总体定位与功能规划
4.9.1 总体定位与功能规划原则
4.9.2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总体定位
4.9.3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战略发展目标
4.9.4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目标市场
4.9.5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功能定位与布局规划
4.9.6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相关配套设施
4.9.7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核心竞争能力

4.10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开发模式
4.10.1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开发模式比较
4.10.2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开发模式选择

4.11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经营策略
4.11.1 组织架构与运营机制
4.11.2 营销策略与品牌策略

4.12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发展前景预测
4.12.1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经营预测
4.12.2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收益预测

4.13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测评
4.13.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13.2 收入预测
4.13.3 成本、费用及税金预测
4.13.4 财务效益分析
4.13.4.1 现金流
4.13.4.2 投资回收期
4.13.4.3 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
4.13.5 财务分析
4.13.5.1 盈亏平衡分析
4.13.5.2 敏感性分析

4.14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
4.14.1 政策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
4.14.2 市场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
4.14.3 管理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
4.14.4 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
4.14.5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风险防范能力评估

4.15 原料药产业基地项目总体定位及发展规划结论
4.15.1 投资机遇分析
4.15.2 进出壁垒分析
4.15.3 财务因素分析
4.15.4 风险因素分析
4.15.5 成功核心要素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1-63265008

邮件:service@maxgoldston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微信沟通
微信沟通
返回顶部